中国石油公司上游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

作者:周庆凡,杨国丰,蔡利学,赵旭,侯明扬(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发生了重大转化。面对这一新形势,中国油气工业如何迎接和应对这一历史性的重大变化,中国石油公司上游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这是中国石油行业十分关心的课题。本文在全面分析国内外油气行业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石油公司上游发展面临的五大机遇与五大挑战。

1 发展机遇

1.1 油气在能源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天然气处在发展黄金期

多家机构和石油公司预测,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油气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见表1)。尽管石油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会逐渐下降,但是石油消费的绝对量将继续增长,它在全球一次能源中的霸主地位短期内难以动摇。天然气作为较清洁的能源,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天然气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是唯一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提高的化石能源,在不久的将来,天然气会超过煤炭成为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能源。

中国的油气需求增长空间更大,中国的油气产量不能满足消费增长的需要,油气对外依存度将继续增大。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预测,中国205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58亿吨标准煤(见图1),其中石油8.4亿吨标准煤,占比从2015年的17.9%降至14.5%;天然气8亿吨标准煤,占比从2015年的5.6%增至13.8%。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预测,未来中国石油需求将持续增长,但是增速趋缓,2015-2020年均增速为2.7%,2020-2030年为1.2%,2030年需求达到峰值6.9亿吨(见图2)。天然气需求处在较快增长期,2015-2030天然气需求年均增速达8.1%,2030年之后增速将明显放缓,2030年、2050年需求量将分别达到6200亿立方米和7500亿立方米。面对不断增长的油气需求,加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增加油气产量,保障能源安全,是石油公司的重要任务。

1.2 油气资源总体丰富,勘探开发潜力依然较大

全球已发现剩余可采常规油气储量依然巨大,主要集中于少数国家和盆地。根据IHS和BP公司2015年的数据,全球剩余油气可采储量为2.97万亿桶油当量,其中石油1.60万亿桶,天然气1.37万亿桶油当量,主要分布在中东、中亚-俄罗斯和南美地区,这3个地区剩余油气可采储量占全球的79.9%,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内瑞拉4个国家总计占47.6%。从油气分布盆地看,中阿拉伯、东委内瑞拉(包括重油)、西西伯利亚和扎格罗斯4个盆地剩余油气可采储量占全球的56%,加上鲁卜哈利、阿姆河、尼日尔三角洲、桑托斯和滨里海5个盆地,剩余油气可采储量占全球的70%。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14年的数据,全球待发现常规油气可采资源总量估计为1.7万亿桶,其中石油7741亿桶,天然气9466亿桶油当量,主要分布于中亚-俄罗斯、中东-北非、非洲、中南美、北美和亚太地区,除中东外,待发现油气资源主要位于深水和极地。

据BP的资料,2016年底全球石油储采比为50.1,其中南美石油储采比最高,为119.9,主要与委内瑞拉储量巨大的重油有关;中东地区为69.9,该地区石油储量丰富,而且产量高,将持续作为世界最重要石油供给基地;非洲地区为44.3,北美为32.3,俄罗斯-中亚为24.9,亚太地区为16.5。全球天然气储采比为52.5,其中中东地区储采比为124.5,非洲地区为68.4,独联体-欧洲为56.7,南美地区为42.9,亚太地区为30.2,北美地区为11.7。

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非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约为3.34万亿桶。其中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量为4190亿桶,主要分布在美国、俄罗斯、中国和阿根廷;重油资源量是页岩油资源的2倍多,主要分布于南美和北美地区;油砂资源量大于页岩油,主要位于北美地区。油页岩资源量接近页岩油的4倍,在北美、中亚-俄罗斯和欧洲地区最为丰富。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中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勘探开发迅猛发展,待发现技术可采资源量在1.5万亿桶油当量以上,主要集中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等;此外,还有资源潜力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其可采资源量高达1.6万亿桶油当量,主要位于深水、极地和高原冻土地区。

中国油气资源类型多,资源量较为丰富。根据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5年),全国石油技术可采资源量为301亿吨,其中致密油15亿吨;天然气资源量50万亿立方米;致密气资源量11.3万亿立方米。全国埋深4500米以浅页岩气资源量22万亿立方米,埋深2000米以浅煤层气资源量12.5万亿立方米。

根据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截至2016年底,中国的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381.02亿吨,探明程度为30%(含致密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为35.01亿吨,储采比为12.7,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主要分布于渤海湾、鄂尔多斯、松辽、渤海海域和准噶尔等盆地。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13.74万亿立方米,探明程度仅为15%,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为5.44万亿立方米,储采比为31.9,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松辽和东海等盆地。页岩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5441.29亿立方米,页岩气资源探明程度仅为15%,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为1224.13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周缘。煤层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6928.30亿立方米,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为3344.04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沁水盆地南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滇东黔西盆地北部和准噶尔盆地南部。

1.3 技术不断进步,促进油气发现与降本增效

技术进步是油气工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就上游领域而言,技术进步一方面扩大了油气勘探开发的范围,勘探范围从陆上到海域、从浅层到深层、从常规到非常规,为油气上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出现以及成熟技术的优化组合极大地提高了油气勘探开发效率,同时降低了成本,使得油气保持了与其他能源竞争的优势,为上游发展提供了市场保障。油气是不可再生资源,对于其可能枯竭的担心从石油工业诞生之初便已出现,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油气资源基础在不断扩大,剩余可采储量在不断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技术的进步。

根据BP2018年的估算,若将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计算在内的话,全球油气原始地质资源量将从20万亿桶油当量增至55万亿桶油当量,这些资源中的10%(约4.9万亿桶油当量)可在当前技术水平下在2050年之前被采出。如果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则其间可采资源量将增加1/3以上(约为1.8万亿桶油当量)。同时,油气勘探开发的成本因技术进步而持续下降,在2050年之前,数字、钻井、成像等技术的改进将使油气勘探开发的成本降低约25%,其中数字技术(包括传感器、数据分析和自动化技术)对降本的贡献最大,深水、超深水和页岩油气等领域是技术进步的最大受益者。钻井平台的改进,海底作业流水线技术的进步,是降低深水、超深水油气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

美国的页岩革命是近10年来全球油气上游最大的成果之一,其成功正是技术进步实现降本增效的结果。2006年之前,美国的页岩气钻探活动还主要集中在巴奈特页岩区,页岩油也只在巴肯页岩区获得突破。在之后短短几年的时间内,页岩气勘探开发在美国呈现遍地开花之势,伊格尔福特、尤提卡、马塞勒斯、二叠纪盆地等新兴页岩区层出不穷,且后来居上,美国页岩油开发形成巴肯区带、伊格尔福特区带和二叠纪盆地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主要得益于水平井、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2012-2016年的5年间,美国页岩油生产商通过增加水平段长度和压裂段数、优化生产措施、改进完井设计、调整压裂液成分等手段成功降低了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成本,页岩油开发成本从70美元/桶降至约40美元/桶(见图3),页岩气成本从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降至约2美元/百万亿英热单位,降幅接近50%。

1.4 国家推进油气体制改革,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促进油气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油气发展事关国家的能源安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提出了要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四方面的革命以及要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2017年,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发布,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国家油气发展的定位和要求,要求油气行业直面严峻挑战,把握重大机遇,推动油气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使天然气发展成为中国主体能源之一,使油气在中国能源体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201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政府主管部门积极落实意见要求,围绕“放宽准入、完善机制、加强监管”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在矿业权和资源税方面,2017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方案》;7月,财政部、国土部印发《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暂行办法》。根据《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方案》,8月,页岩气探矿权首次在贵州拍卖;11月,山西出让首批10个煤层气区块探矿权。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征求意见稿)》,将现行的《资源税暂行条例》上升为正式法律,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新法维持油气资源税税率6%不变;取消对稠油、高凝油和高含硫天然气等的资源税减征优惠;对原油开采过程中用于加热的油气免征资源税。

在页岩气方面,2012年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明确了中央财政对页岩气开采企业给予补贴,2012-2015年,每立方米页岩气补贴0.4元,补贴标准将根据页岩气产业发展情况予以调整。地方财政可根据当地页岩气开发利用情况对页岩气开发利用给予适当补贴,具体标准和补贴办法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研究确定。2013年10月,国家能源局制定了《页岩气产业政策》,提出页岩气开发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各种投资主体进入页岩气销售市场。同时提出了多项产业支持政策,包括按页岩气开发利用量对页岩气生产企业直接补贴;鼓励地方财政根据情况对页岩气生产企业进行补贴;对页岩气开采企业减免矿产资源补偿费、矿权使用费;页岩气勘探开发等鼓励类项目需进口的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及相关技术,按现行有关规定免征关税等。2015年,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出台通知,中央财政将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实施页岩气财政补贴政策,2016-2018年补贴标准为0.3元/立方米;2019-2020年补贴标准为0.2元/立方米。2018年3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对页岩气减征资源税的通知,经国务院同意,自2018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对页岩气资源税(按6%的规定税率)减征30%。

总之,国家积极推进油气体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政策,为促进中国油气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对促进中国油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鼓励油气企业积极开展油气勘探开发活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5 “一带一路”倡议为石油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了机遇

作为全球最大的油气消费国,中国面临着油气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海外油气资源获取难度增大的严峻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丰富,与中国经济发展互补性强。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统计,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在区域内形成了3大油气合作区域、4大油气战略通道、超过2亿吨/年产能、5000万吨/年炼油能力的全产业链合作格局,累计为当地带来超过1500亿美元的税收收入,累计工业投资超过260亿美元,员工本地化率超过90%。通过油气合作造福当地民众,为中国石油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深度开展油气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新时代,石油企业借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速推进海外油气上游合作,也是历史机遇和现实选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含油气资源国、油气消费国和运输过境国,各国之间具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该区域的资源国往往经济结构严重依赖油气资源,基础设施投资严重不足,技术缺乏,一直以来都希望实现油气产业链一体化和产业结构多元化,以提升本国经济结构的抗风险能力,希望实现出口多元化和产业链一体化,提升石油工业自主发展能力;消费国需要稳定的油气供应来源;过境国需要持续稳定的基础设施投资,完善管网设施建设,从而获取更多的过境收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油气稳定供应,是保障中国油气供应安全的更加现实可靠的保障。

(来源:国际石油经济 2018年8月)

— END —

石油人的必备公众号,扫码或长按识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