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价以来降本增效对创新改革的启示

作者: 张 抗1 杨国丰1 焦 扬2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1 低油价迫使油气开采成本大幅下降

2014 年下半年以来油价出现断崖式下跌,由每桶110 美元以上降至2015 年中期的每桶30 美元以下,而后波浪式震荡回升,2016 年后期至今大致在每桶50 ~60 美元上下波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低油价将成为长期的“新常态”,近中期得克萨斯中质油(WTI)年均价将在每桶50 ~ 60 美元上下波动。持续的低油价迫使相关企业放弃幻想,努力从降本增效入手以求生存发展。为此,各企业首先是在勘探开发的工程(特别是其耗费最大的钻井和各种井下作业)技术革新上下功夫,大力降低作业成本。3 年多来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果,美国页岩油气的平均成本降低了30%以上,几个条件较好的页岩油气产区成本甚至降低了近一半,也带动了全球整个油气产业链的生产经营成本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这个角度上说,低油价反而促进了油气工业的新发展。

技术进步带来油气效益的提高突出表现在美国页岩油气上。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资料笔者计算,2015 年5 月美国主要页岩区带上钻井780 口,到2016年5 月仅钻井460 口,钻井数下降了41%,而同期产量由460×104bbl/d 降到420×104bbl/d,仅下降8.7%(图1、图2)。这说明,正是技术进步使单井的初始日产量提高、递减率降低。另以巴肯区带近10 年的变化为例,增加水平段长度、减少压裂间距、增加支撑剂用量等技术进步是增产增效的主要措施(图3),压裂液成分也有较大变化,由原来的清水和滑溜水为主改为以X-Link 凝胶为主。多种技术创新的综合作用使单项工程作业成本大幅降低,效益(近期增产量和最终可获得的累计产量)明显上升,从而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投资减少带来的影响,扛住了低油价的冲击。

2 降本增效潜力蕴于整个产业链中

钻井和井下作业技术进步的效果是明显且立竿见影的,但从整个油气产业链的降本增效来看,这仅是其中一部分。据IHS 提供的数据,包括提高技术水平在内的减少油服公司作业费对降低盈亏平衡油价的贡献度充其量也只能达到46%。随着时间的推移,每项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在越过其峰值后必然出现降低的趋势;随油价从低谷反弹、投资和工作量的增加,油服公司为求生存而过分压低的服务价格也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因而油服企业和工程作业队伍压低作业价格导致的成本降低所起的作用也必有减少之势。这就要求人们突破了把降低成本仅局限于工程作业操作范围的传统认识,更多地关注全产业链经营管理模式的协同创新。

2.1 不同范畴的成本(盈亏平衡)含义

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因此,有必要先明确不同场合不同范畴下成本(从所要求的产品价格上来说也可称之为盈亏平衡价格)的含义。首先就基层的具体生产企业(单位)来说,油气成本可以不计入前期基本建设(如勘探、产能建设等已沉没或完成折旧的相应基础设施)的投入,可视为油气的开采成本或操作成本。如常见的报道说沙特阿拉伯的油气开发成本多小于10 美元/bbl,有报道说俄罗斯的一些主力油田成本可为2 美元/bbl,其所指大体为此。但更多场合下成本的统计单位为整个油气公司或总公司,作为油气商品的生产者就须计入开发(特别是产能建设)的投入,计入到达产品交接地之前的油气集输,计入整个系统的运营管理费用,甚至国家税费等。其综合成本(总成本)就可高达纯生产操作成本的数倍、十余倍。当以国家(特别是油气输出国)为单位讨论时,要考虑到国家财政对油气工业的索求,其最常见的形式是各种各样高额、甚至是额外的税费和“社会贡献”。这时与其成本、盈余等有关的就是(国家)财政盈亏平衡油价,其值在若干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可达100 美元/bbl 以上(如沙特阿拉伯)。显然,这对公司的盈亏平衡有重大影响。有的国家为达到财政平衡和维持政权甚至向公司的索取达到使其亏损和难以持续发展的地步,如委内瑞拉与其国家石油公司的关系即为一例。

2.2 发展战略的灵活调整

工程作业技术进步以外的环节也可对降本增效起到重要影响,如果把前者称为“硬条件”,那么后者可归为“软条件”。在这方面首先应关注产业发展战略(在涉及战略环境时应包括国家政策的变化)对经营效益的宏观作用。一般情况下,要根据可掌控的资源和市场的具体条件判断发展变化趋势以决定投资方向,对油气上中下游及其内部各环节间的关系进行调整。如要掌握好上游内勘探与开发的关系:一方面必须使开发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以进行产能建设和为提高采收率所必需的工程作业,即生产的战术接替;另一方面要重视勘探的适当投入以保持较大的探索“纵深”,使之不断有新的可采储量补充来保障其持续性发展,即生产的战略接替。但具体决定两者间的关系却需根据其实力和环境因时因地制宜。

目前,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低油价下发展战略的灵活调整。如在勘探与开发的关系上因资金缺乏而采取收缩战略时,需更加关注开发,以保障其获得必需的现金流并维持生存。在勘探上集中力量于近期内能拿到在低油价时仍能获得经济效益的探明可采储量目标上;在本身缺乏这样的条件时,注意收购其他公司意欲抛出的探明储量。在开发上更大程度依靠可能获得高效益的高品位盆地或区块,对低效区块暂不再投入新井或不再采取新的增产保产措施,甚至关井停产。

图1 显示出美国的页岩油气在低油价下钻机作业向巴肯、伊格尔福特、特别是二叠盆地集中,因而这3 个盆地的产量得以持续提升,成为美国页岩油气乃至全国油气生产的主力(图2)。这3 个盆地的地质条件好,使页岩油气的成本可降至30 美元/bbl 以下,从而使美国页岩油气在低油价下仍能保持高产高效益状态,进而使其成为国际油价“调控者”。正是基于此,美国业内人士在评论页岩油气低油价下效益开发关键性措施时将此对策作为开发战略项下的主要内容。IHS 在分析2014—2016 年美国油气降本情况时将聚焦高品位地区这一战略措施作为仅次于降低服务成本的第二大对策,对降本的贡献度达35% 。

进入21 世纪以来,石油作为战略物资的外加性质日趋减退,与之相应的是其商品属性的本质和受金融活动的影响更加凸显。目前,我国在改革中明确提出“把现代金融归入产业体系一部分”的命题。这在必须有资金高投入、持续投入的油气业(当然,这也要求保障投资的高回报),特别是在单井产量递减甚快的非常规油气上表现尤为突出。显然,油气发展战略必须涉及其融资和资本运作。低油价下油气业的战略应对措施首先就是如何保持资金的持续融入。

近两年,美国页岩油气业内出现了名为DrillCos 的合资公司,作为一家具融资功能的服务公司,将投资者与拥有勘探开发区块却苦于缺乏资金的油气公司结合起来。DrillCos 公司向投资者承诺长期的收益回报:首先在合同规定时间内以开发初期相当高的初始产量收入向投资者返还相当投资额115%的现金,而后投资者仍可持续获得生产中10%的收益。拥有区块的公司在资金投入的驱动下不仅保住了区块的所有权不致过期,也获得了持续的开发经营收益。而服务公司则从在该区块上的工程作业中获得他应得的利润。DrillCos公司以这种多盈的方式在两年内至少筹措了20 亿美元资金,在低油价下支持着美国油气的持续发展。笔者认为:这种针对实际问题的创新体现了把“现代金融归入产业体系”的改革要求,能使多元的金融业更好更直接地为实体经济服务,这对本身具有资金高投入特点的油气工业更为重要,特别适合在低油价困境中苦斗的油气上游企业。进而言之,在我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油气企业与金融企业(包括不同所有制的银行和基金)的结合也不失为良好的发展战略之一。

2.3 经营管理的创新改革

在整个油气工业链降本增效中与上述技术进步、发展战略调整并列的就是经营管理的创新改革。它不仅应包括油气上中下游间及其内部各环节之间,在能源革命、能源结构优化的大前提下这一命题还可扩展到油气企业与其他能源企业间的关系。进一步说,在强调市场化经营的改革中它还应包括“市场创新”。应该说,过去我们对这一方面的作用是估计不足的。

作为油服公司巨头,斯伦贝谢近来尝试新的经营模式。公司斥资数十亿美元购买和(或)参股油气公司闲置的油气勘探开发区块、从而一定程度上掌控了油气项目。这意味着斯伦贝谢有意向油气公司的勘探开发方向延伸,参与开发决策、油田管理和服务合同的授予。在这些项目合同上具有甲方或甲方合股者的身份。这种创新引起了许多服务公司的关注。这样,对油服公司来说就增大了其经营的自主性、发展的主动性,在服务合同的获得上有了很大的话语权,至少阻挡部分竞争者,保障了其赖以生存的作业工作量和利润率。但他要服务公司更多地参与勘探开发业务,显然对其技术力量的构成提出了新的要求、出现了决策上的新风险。这种经营方式对油气勘探开发公司来说,也可以使其更真切地认识工程作业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对工程部署提供了更切合实际的约束条件,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益,毕竟上游的投资大部分还是要花费在这些工程作业上。笔者认为,这种尝试至少目前对斯伦贝谢这类大中型综合性服务公司是有一定可行性的。斯伦贝谢该举措与目前大多数石油公司剥离非主流业务的专业化重组不同,属于经营改革创新中的“逆向思维”。油气产业链各环节间的分分合合曾在其发展历史上多次出现过,是否有利要看实践中是否符合不同企业当时所处的具体条件。与上述专业化重组的“逆向思维”并列的是强调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的所谓“正向思维”(如勘探开发一体化、开发与炼化紧密结合等)。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更灵活地应用这两种思维方式。

3 把降本增效的改革创新作为企业根本性发展战略

3.1 变“迫使”为“新常态”,更自觉主动进行技术创新

本文开始就提到低油价“迫使”油气开发成本大幅降低的问题。本来,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是市场经济下一个永恒的命题、任务,针对的目标是竞争者、是利润。市场价格高一点、低一点不应对这种活动有太大影响。对利润偏高的油气工业来说,无论从全球还是从我国来看,技术创新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似乎令人满意,但油气价格剧降的短短两年多在这方面所取得进展之大,还是令业内人士惊讶、深思。这说明,过去在“正常”情况下技术进步所表现出的进展是相对缓慢的,还大有潜力可挖。特别是高油价下轻易可获得的丰厚利润似乎变成一种“安慰剂”、“麻醉剂”,使从业者缺乏必要的动力去竞争、去千方百计地降本增效,企业活力有所降低。所以,当2014 年油价出现断崖式下降时许多企业难以应对,甚至使若干企业在这种被麻醉状态下濒于死亡而破产倒闭。从这个角度上说低油价倒是一付“醒药”,作为外力推动了企业提高活力,以及油气产业生产力的发展。

展望今后,首先,油价处在偏低水平将成为中长期的新常态。在严酷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生存发展将面临剧烈竞争,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成为企业首要任务、常务性工作。谁在这方面掉以轻心(哪怕是一时的),谁就会陷入困境、亏损、僵尸化以至倒闭。

更为重要的是,全球都面临着能源革命、能源时代的更替,需要持续进行能源构成优化,油气产业整体面临着非化石能源,特别是新能源更大的竞争压力,这些问题在中国又显得特别突出。这意味着企业效益低、行业社会效益差者将会被效益更高、更清洁环保的企业、能源类别所代替。这种优胜劣汰将会加速进行。

总之,以上的“新常态”要求我们对降本增效技术进步的认识真正提高到“企业之本”和社会对其占有的全要素生产力基本要求的高度去认真落实。对企业和整个产业来说它不是产量和领导者政绩之外的“锦上添花”,更不是额外的多余负担,而是要更自觉积极推动的生存和发展关键性环节。进一步说,深化改革的成功与否也要看是否推动了降本增效的不断进展。

3.2 向经营管理和体制创新改革要效益

对企业成本和效益的分析把我们从工程作业的技术层面引向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和体制的改革,后者可以在更大的范围、更长的时间上影响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影响其发展。

3.2.1 强调产业链的紧密衔接和集成效应

回顾油气工业发展的历程可发现经营管理上有两条线在相互交织着。一条是从资源到商品的自然延伸。目前很少直接使用井口产出的油、气。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油气从发现、开发到集输、炼化而形成可供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商品,其链条延伸越长、产品的实用化商品化程度越高、利润率也就越大。从而自然地要求上中下游间实施更紧密的联系、增大上中下游间、产业链各环节不同程度、不同范围间的一体化程度。另一条线是生产的发展对各环节的技术要求越来越精深、专业性分工要求越来越高,更细的分工往往要求更专门的人才、设备、技术和生产管理方式,这就要求生产链的专业化剥离而形成独立的经营实体。

产业发展实践说明,这两条线、两种经营管理思路实际上是并存而不是绝对排斥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因时因地因企业的具体条件而灵活进行,上述油服巨头斯伦贝谢的“逆向思维”就是一例。低油价下租用钻井服务的灵活管理也是协同出效益的现实案例。低油价期间美国钻机动用台数大幅下降,而完成钻井口数下降的幅度却小于前者,生产管理的紧密协同使钻井闲置时间减少,台月效率提升。此外,若干钻井完井后不立即进行耗资颇多的水平井和压裂作业,即将其推后到油价回升期进行。这种利用钻井服务被迫低价而巧妙运用时间差作业方式缓解了油气开发现金流不足的难题。业内人士指出,包括上述方式在内的灵活高效的管理协同与技术水平提高一起成为促使页岩油气降本增效的两个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开发的难题之一是不明确与低油价区间相对应的有效的经济可采储量的具体分布,而使有效产能建设失去方向和依据。这使长期存在的储量表上的经济可采储量未开发率持续增大问题(即探明经济可采储量中有越来越多的实际上不可采)得到更充分的暴露。这就给我国长期倡导的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课题:正确掌握经济可采储量的取值,不追求数量而更强调质量,使勘探与开发更密切衔接,更好更直接地为开发服务。这是保障我国开发成本持续降低的根本性措施之一。

3.2.2 使体制创新改革赋予我国企业更强的活力

在我国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油气行业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除了资源本身的约束外,导致油气形势不容乐观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储产量增速明显趋低,对外依存度节节升高。尚未完全解除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致使企业活力降低,特别突出的表现在单位资金利润率、人均产量等反映企业效率的指标上。显然,经济体制上的弊病、经营的市场化不足是制约其成本高、效率低的根本性因素,这不仅直接决定着企业经营的总(综合)成本,也制约着其通过技术创新降本增效的能力。因此,深化改革,赋予企业更强的活力,创造宽松的财政环境,解脱历史形成的桎梏是十分重要的。

4 结束语

低油价迫使油企降本增效短期取得重大进展启发我们深思,暴露了石油产业长期以来实际上放松了对这个企业根本主题的重现。而面对外界低油价压力有所降低、已有的技术创新对继续降本贡献率的减少,特别是面对着能源构成的优化和供给侧结构的调整、面对着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以科技创新和改革为油气行业持续增加活力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迫切性更明显地摆在全行业面前。在新一轮技术革命面前已不容油气界再徘徊,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全行业动员去迎接新挑战。

(来自:石油科技论坛 2017年第6期)

往期精彩:
————————————————————————
行业展望:

极地冷海钻井技术挑战及关键技术
中石油国家页岩气示范区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研究
第三次重大能源革命会终结油气行业吗?
中国天然气行业2016年回顾与2017年展望
中国盐穴储气库建设关键技术及挑战
替代能源发展对我国石油需求影响分析
低油价背景下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发展思考
智能化—世界油气工业发展大趋势
海上油气田水下生产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全球自动化钻井关键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
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技术现状、挑战和“十三五”发展方向
全球油气管道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海洋石油装备现状分析与国产化发展方向
油气田地面工程科技攻关进展及发展方向
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研究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