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卡塔尔石油公司(Qatar Petroleum)、中国船舶集团及二者旗下的卡塔尔天然气公司(Qatargas)和沪东中华等单位,以网络视频会议连结卡塔尔的多哈、中国的北京和上海三地会场,举办了“卡塔尔石油—中国船舶集团LNG船建造项目签约仪式”。合同金额为110亿利亚尔(超200亿人民币),将在中国建造LNG(液化天然气)船舶,用于其未来的液化天然气船队需求,包括其正在进行的北方油气田扩建项目。 卡塔尔国家能源事务部部长、卡塔尔石油总裁兼CEO Saad Sherida Al–Kaabi、中船集团董事长雷凡培、卡塔尔天然气CEO Sheikh Khalid Bin Khalifa Al Thani、沪东中华造船集团董事长陈建良等高层管理人员出席了签字仪式。 Al–Kaabi部长在签字仪式上说,“今天,我们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加强了卡塔尔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对其作为安全可靠的液化天然气生产国的全球声誉的承诺。通过签订协议,在2027年前预留沪东液化天然气船舶建设能力的大部分,我们相信,我们正朝着正确的轨道,确保我们未来的液化天然气船队需求能够及时得到满足,以支持我们不断增加的LNG生产能力。” Al–Kaabi补充道:“根据我们的要求和中国液化天然气造船能力扩张的程度,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的价值有可能超过110亿卡塔尔利亚尔。卡塔尔石油对支持中国液化天然气船舶建设能力的扩展感到高兴和自豪,并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进一步深入合作。” “我想借此机会感谢沪东的团队,感谢他们为在充满挑战的时代实现这份合同所付出的艰辛的努力。我还要感谢我们尊敬的合作伙伴中船集团的领导,他们根据我们进一步加强中国和卡塔尔之间良好关系的共同愿望,对这项努力给予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世界目前面临的特殊情况下。我还非常感谢卡塔尔石油和卡塔尔天然气团队,他们的努力有助于实现这项协议“。 雷凡培在视频签字仪式上致辞时说:“17.4万立方的LNG运输船是中船为卡塔尔石油量身定制的最新一代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该承运船在效率、可靠性和环保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性能,展示了中船集团对卡塔尔石油项目成功的巨大努力和承诺。今天签署的协议将是中船集团与卡塔尔石油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将为巩固卡塔尔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和传统友谊作出新的贡献。” LNG船是世界上最难建造的超级货船,也是世界造船业三颗“皇冠上的明珠”之一,其建造难度堪比航母。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拿下这份中国迄今最大的造船出口合同,开创了中国LNG船建造项目的新纪元,也标志着中国站在了世界造船之巅。 卡塔尔是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生产国和出口国,为了满足世界对LNG这一绿色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保持在LNG出口方面的世界第一宝座,近些年也在大幅度扩充LNG产能,除了其本国的北方海上天然气扩建项目外,还投资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建设Golden Pass LNG项目,这些新增产能加起来,将使卡塔尔天然气公司的LNG产能从目前的7700万吨/年增长至2027年的12600万吨/年。而卡塔尔石油手上现有的69艘LNG船中,相当一部分是采用锅炉+蒸汽轮机动力的老式LNG船,各项指标尤其是经济型已经落后,亟需新增一部分LNG船队。为此,2019年初卡塔尔石油公司正式启动液化天然气项目,并表示将订造近60艘LNG船。这一价值上百亿美元的“超级大单”引发全球造船市场狂欢,主要玩家中日韩尤其是韩国三大造船巨头,曾雄心勃勃表示要“打包通吃”,包揽全部订单。 2019年4月,卡塔尔石油公司正式发出招标邀请,为其液化天然气项目以及船队扩建订购100多艘新造LNG运输船,业界估计全部订单总金额将超过200亿美元。 沪东中华是唯一参与这一超级大单角逐的中国造船企业。为了拿下订单,公司响应船东需求,精心推出最新自主研发设计的“G4+长辉”系列17.4万立方米LNG船。这一系列是沪东中华在成功研制的第四代LNG船基础上,吸收当今世界LNG船最新设计理念和技术动向推出的全新船型,具有快速性能好、空船重量轻、综合能耗低、液货处理系统与不同航线适配性强、升级兼容性优等特点。其装载能力相比以往同船型增加800立方米,全船电力系统能耗下降8%。无论是能耗指标、环保性能,还是可靠性要求,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赢得卡塔尔石油公司青睐。 船舶行业有两种船型是代表着最高水平的,一个是普遍常见的豪华游轮,另一个则是LNG船,又被称为“海上超级冷冻车”。LNG船能够在零下163摄氏度的低温条件下运输液化天然气,是世界公认的最难建造的特殊船舶,甚至外界有一种说法:“它的建造难度堪比国之重器航空母舰。”此外,想要将数万吨零下163摄氏度的液态天然气安全的送到几千公里以外的地方,这对LNG船的安全性要求是非常高的。一旦低温舱发生泄漏事件,液态天然气会在常温下迅速汽化,可能瞬间就会爆炸,其威力不亚于一颗氢弹。 国内LNG 船的技术跟踪和开发工作始于20 世纪90年代中期,建造历程也可谓相当艰辛。1995年法国GTT公司访问当时的大连造船新厂,推广其薄膜型液舱技术。1997年大连造船新厂与欧洲MASA 船厂建立友好船厂后,MASA船厂向大连新船重工介绍了其LNG 船业务,并提供了部分技术资料,从此开始对LNG 船的技术开展跟踪了解。而广东进口LNG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国内LNG 船的开发,主要船厂包括:沪东中华船厂、大连新船重工船厂、江南造船集团等纷纷开展LNG船的开发工作,并不同程度地取得了进展。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于1999 年成立研究LNG 船小组, 沪东中华船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参与LNG船研发及建造工作的企业。在LNG 船研发建造的各个阶段, 涉及到许多专项生产工艺技术。沪东中华船厂针对各个课题组开展了专项技术攻关,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 沪东中华船厂在LNG 船研发建造的关键技术中取得了巨大突破,摆脱了国外桎梏,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为LNG 船在国内的系列化和批量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并随后快速突破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LNG船的研制难关,意味着我国的LNG船已经直逼韩国船企标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韩国三大船企(三星、现代、大宇)曾经试图凭借快速更迭的技术优势以及市场占有率高的规模优势,将日本、中国船企排挤出去,从而垄断市场。韩国船企在LNG船技术、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实行最严格的封锁保密制度,在价格上一度采取倾销打压策略,阻碍我国船企拓展客户,挤压企业生存空间,沪东中华一度深陷韩国三大船企的联合“围剿”之中。令人欣慰的是,沪东中华“十年磨一剑”,通过对三代LNG船的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完全掌握了核心技术,形成了可持续创新发展的能力,已成功交付国内外船东4型19艘LNG船,最新承接的第四代LNG船型与韩国同步,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造质量完全可以比肩韩国船企。在国际LNG船建造市场,沪东中华牢牢站稳了脚跟。 2017年6月,沪东中华在与韩国三星重工的一场马拉松式竞争中胜出,夺得了为俄罗斯YAMAL项目配套4艘采用第四代技术的17.4万立方米LNG船订单,揽下价值50多亿元人民币的大单。2017年10月,沪东中华再次打破韩国船企垄断,获得欧洲船东2艘17.4万立方米LNG浮式储存及再气化装置(LNG–FSRU)订单。2018年2月,沪东中华又一次在三轮激烈对抗中胜出,击败韩国现代重工,斩获目前世界最大的1.86万立方米LNG加注船订单。沪东中华成功冲出韩国船企的“围剿”,充分彰显了其在LNG船建造领域的强大实力。 按金额估计,沪东中华为卡塔尔方面建造大约10艘LNG船,那么剩下的40多艘呢?很可能全部被韩国造船厂收入囊中,不可否认的是,韩国造船业在LNG船领域依然占据着极大优势。我国船企LNG船建造周期较长,不仅将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消耗大半,而且对争抢订单不利,因为心急的客户等不了。造船周期长,与我国船企的建造工艺、配套体系、管理水平、用工模式等息息相关。韩国造船业具备非常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在LNG船配套需要的特种材料和机电设备,如不锈钢波纹板、玻璃棉、刚性绝缘、柔性绝缘等液舱围护系统组件,特种的低温阀件,低温管绝缘材料,双燃料发动机,低温气体压缩机,再液化装置等方面,韩国都形成了本土配套能力。而我国在LNG船配套所需的特种材料和机电设备等,国产配套能力非常弱,配套企业屈指可数,形不成完整的供应体系,尤其是交付期长的双燃料发动机、低温阀、低温气体压缩机等关重机电设备配套方面,配套能力严重不足。 总之,这次沪东中华干了一票大的,值得击掌相庆。它也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中国造船业已经今非昔比,进步神速,相比韩国从当初的“望其项背”到如今已经几乎难分伯仲。同时,它也提示我们,中国造船业提升自主能力、转型升级之路上仍有很多硬仗要打。 (文章综合了人民日报等相关报道,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END —
石油人的必备公众号,扫码或长按识别:

0回复"中国LNG“船”来喜讯:超200亿大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