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任正非都点赞,当年他领导的油田管理有多好?

作者:曹千里(微信公众号:石油360)

如果说任正非是中国企业内宗师级管理大师,应该没有太多人反对吧?那么在这位大师的眼里,他最欣赏的管理者是谁呢?

这一答案应该有了初步揭晓。近日,在华为公司战略预备队述职会上的讲话中,任正非专门点出要向余秋里学习干部管理:“中国和平时期,干部管理最好的应该是大庆油田,余秋里对干部考核管理非常严格,残酷的管理制度出人才,余秋里只把优秀干部按国家需要一批批送出去,一般的留下自我消化,同时又把一大批优秀新干部提起来,形成了一个迭代优化的机制。当时送出的很多干部后来升到了省部级,所以大庆油田这么多年没有困难过。你们可以看看电影《铁人》,讲述两代人的石油开发对比。我们要向大庆油田学习干部管理机制,如果不从难、从严、铁面无私,哪有优秀干部产生啊?”

余秋里当年的管理到底有多好呢?

1914年11月15日,余秋里出生于江西省庐陵(今吉安)县敦厚镇坪里村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里很穷,请不起先生起雅名,所以家里人就叫他狗娃子。他7岁那年入村私塾只读了两年书, 后来参加了红军,领导问他叫啥名字,他说不上来,总不能自称自己是狗娃子吧,领导又问他是啥年月日出生的,他回答说是割谷子后的秋天里生的。领导一听就说,那你就叫余秋里吧。

1929 年,余秋里参加了红二方面军。在长征的路上,余秋里的左臂两次负伤,由于紧张战斗,不能很好治疗,伤口发炎腐烂,仍继续指挥战斗。到了这年 9 月,战事情况好转,才不得断去左臂。1955 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人称“独臂将军”。

这样一位老革命,是怎么和石油结缘的呢?

故事得从新中国成立说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宣布对我国实行贸易禁运,停止了一切产品和技术进口,当然也包括石油行业所需的物资、设备和相关技术。而石油是国家工业的命脉,毛泽东曾忧心忡忡的说: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石油转不动啊!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根本扭转石油短缺的被动局面,必须不惜代价、不计成本地大规模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找到并拿下大油田。这是国家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

1952年, 中央制定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绝大多数都提前和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唯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石油工业没有完成。石油工业未能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当即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为了扭转石油工业部的被动局面,毛泽东考虑,要做一下人事变动。1958年1月的一天,毛泽东对周恩来说:请你和彭德怀同志商量一下,从军队的高级将领中选一位同志,接替李聚奎同志任石油工业部长。彭德怀经过略微考虑之后,举荐了当时的总后勤部政治委员余秋里。事实证明,彭德怀确有独到精准的眼光,历史把振兴石油工业的重任放到了余秋里肩上。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定,任命余秋里为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来上任伊始,百废俱兴,当时的中国只能依靠西部的老油田,年产量只有100多万吨,西方国家一些学者又别有用心的散布“中国贫油论”,认为中国东部的地质构造决定了不可能找到石油。正在他感到茫无头绪的时候,邓小平的一次重要谈话,为他指明了方向。

2月27日、2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中南海听取石油部汇报,他指示余秋里: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要天然油和人造油并举,以天然油为主。石油勘探的重点,要从西部地区转移到东部地区。 为了实行战略东移,经过和党组讨论,余秋里决定从西北老油田和石油部抽调人力 、物力, 组建松辽石油勘探局和华东石油勘探局。

1958年3月中旬,四川石油管理局向石油部报告:在川中南充、蓬莱镇、龙女寺3个构造上,各有一口探井在钻井过程中喷出大量原油。当时,石油部不少人都认为在川中发现了大油田, 余秋里也认为可能抱了一个“金娃娃”。10月份,石油部决定进一步调集力量,在川中进行石油大会战,会战人员由3万余人增加到了4万余人,钻井队由71个迅速增加115个。经过两个多月的会战,在钻井过程中喷油和试抽过程中出油的有37口井。但这些井产量低,下降快,经分析含油部分是石灰岩的裂缝和晶洞,属裂缝藏油,没有找到连片的油田。1959年3月,余秋里和石油部党组研究后,决定结束川中会战。

川中会战的失败,等于把余秋里逼向了一个死胡同,他必须尽快找到一个大油田,并且一举拿下。

就在这时,传来一个好消息:1959年9月26日,位于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镇附近的松辽盆地第三口标准井(简称松基3井)喷出了棕褐色的原油。 这个新发现的油田被命名为大庆油田。1960年2月,石油部派往大庆的专家工作组汇报说:到1月底,已经有13口井喷油,已控制的油田面积有200平方公里,初步估算这是一个地质储量在1亿吨以上的大油田。

当时国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 一些建设工程已开始下马。 如果向国家申请增加投资,显然没有可能。 面对这种情况,余秋里以非凡的胆略和气魄, 果断地提出要调集全国石油系统的人力、物力,在大庆组织石油大会战。这场石油会战,对于余秋里来说,是一场只能上,不能下的会战;是一场只能快,不能慢的会战;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会战。

会战所在地萨尔图原本只有几处牧场、几百户人家,这片荒原上突然一下子蜂拥而来3万多人,现场乱哄哄的,有的人还没开始会战已经思想动摇。余秋里心里也是没底的,他在苦苦思索:要建设一支什么样的职工队伍,用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管用的哲学智慧来统一人们的思想,激发人们的斗志。

在来石油部之前,余秋里在总后勤部任政治委员,他擅长的是政治思想工作。1937 年 1 月 27 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第二期开学,余秋里参加了学习。1937 年春,党中央根据形势的发展,将这所学校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抗大”学习的课程有:社会发展史、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政策、战略战术、辩证唯物论等。这次学习中令余秋里终生难忘的是听毛泽东讲“辩证唯物论”,毛泽东的课从 5 月份开始,每周讲两次课,每次讲 4 个小时,一直讲到“七七”事变。后来,毛泽东根据这次讲课的提纲,写出了著名的哲学著作-两论:《实践论》和《矛盾论》。

想到两论,余秋里茅塞顿开,他果断的决定大庆石油会战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关于学习毛泽东同志所著〈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在全油田很快掀起了学习“两论”的热潮,并收到了巨大的效果:一是用“两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会战形势,在每个时期,都抓住主要矛盾,特别是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主要精力,加以解决。二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批判地接受国内外油田勘探、开发的经验教训,从实际出发,大胆实践,解决会战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三是普及“两论”的基本知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会战队伍,增强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四是坚持群众路线,改进领导方法,重视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启发和依靠群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做好会战各项工作。

仅有两论还不够,对于广大油田职工来说,最直观的就是树立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余秋里决定用典型带动全局,树起铁人王进喜这个先进典型。王进喜的下了火车的“三句话”(“我们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最高纪录是多少?”)“经典故事”(人拉肩扛树井架、盆端桶提取水)、房东大娘叫“铁人”这些事迹一经传开立即产生广泛积极的影响。在学“铁人”、做“铁人”活动开展的同时,全油田开展了“六大运动”即以采油找油为中心,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大表演,大竞赛,大评比,大检查,大学毛主席著作。大张旗鼓地表彰“五面红旗”(1205钻井队队长王进喜、1202钻井队队长马德仁、1206钻井队队长段兴枝、采油队队长薛国邦、水电指挥部副大队长朱洪昌),激发会战队伍“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高昂斗志,在百里荒原迅速掀起了对照先进、寻找差距的热潮,极大地推进了石油大会战。

会战的精神劲头是有了,可随着会战的深入,余秋里又发现部分石油职工身上存在一些不好的作风或习惯,他把它概括为“一粗二松三不狠”,“马虎凑合不在乎”。在他看来,工作作风问题,是个大问题,培养作风实际上就是培养队伍的战斗力。1962年,在一次党组会议讨论时,有的人说,石油工作过去出现问题,一是在1958年“大跃进”中,有的单位有浮夸风,说了假话;二是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因工作做得不细、缺乏科学态度,造成了工作中的失误。因此,应该提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余秋里又专门补充要“当老实人”,而且要放在第一位,会议决定把提倡“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此后又根据石油工业的特点,提出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这就是石油行业人尽皆知的“三老四严”作风。1963年,在余秋里的推动下,把培养和树立“三老、四严”作风写进了《石油工业部工作条例》。

他尤为重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会战期间很少批评工人和基层干部,但批评领导干部却从不讲情面。为带出一个好作风,他首先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会战前夕他刚从北京到安达,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被安排临时住在当地一幢二层小楼内。负责行政管理的同志按照通常的做法,在他的办公室里摆上了沙发。余秋里看到广大职工住的是牛棚、帐篷、地窝子,有的甚至睡露天,他严肃批评了那个买沙发的同志,并要求他立即把沙发送给正在筹建的医疗单位,并就此对会战领导机关做了三条规定:不准买卧车;指挥机关不准摆沙发、地毯之类的高档用品;不准为领导干部单独建宿舍。后来,他进一步提出领导干部“约法三章”,永不特殊化、不当官做老爷、永不说假话,要求领导干部“四个公开”:思想公开、缺点公开、工作公开、生活公开,主动接受职工群众监督;要求领导干部亲临前线指挥生产,工人三班倒,班班见领导,工人身上有多少泥,干部身上就有多少泥;要求领导机关“三个面向(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五到现场(生产指挥、政治工作、设计工作、后勤供应和生活服务到现场)”,机关服务基层,把方便送下去,把麻烦揽上来。他坚持党的依靠方针,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关心职工生活,注重职工冷暖。

他提出“干部进食堂,书记下伙房”,要求干部“三访四到”“查铺盖被”,甚至细致到“要让大家吃热饭,喝开水”“坚持睡够8小时”。这些不但对提高会战队伍战斗力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对石油职工队伍建设和石油工业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也彰显了余秋里同志高超的领导艺术和对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

作风是基础,制度是保障。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上,他抓住中一注水站着火事件,在全油田开展“一把火烧出的问题”大讨论,倡导和建立了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一整套企业管理制度。1962年8日凌晨2时,中一站3号柴油机伸出厂房外的排气管因水封装置失效,喷出的火花吹进房顶的保温层,将油毡纸和锯末引燃。起火后,夜班工人上房灭火时,发现两个手提灭火器失效,不能用。大家忙着去找消防水龙带,又发现水龙带被截短,水枪头不知去向,根本无法接通水源灭火。就这样延误了时间,致使火势扩大,等到消防车赶来,大部分厂房已烧着,抢救无效。大火一直烧了两个小时,厂房和十几台机泵全被烧毁,一座崭新的注水站成了废墟。这次火灾暴露出这个站的生产管理十分混乱,工人岗位职责不清,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据了解,这个注水站从1961年10月投产到失火前1个月,半年之间发生过大小火警23次,机械事故5起,说明隐患和苗头早就严重存在,发生这次重大火灾事故不是偶然的。余秋里认识到,大庆油田现已进入正规开发建设阶段,为了管好生产,必须要建立健全一套严格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且要一丝不苟地执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北二注水站为试点建立起了岗位责任制,这是大庆油田的最基本的生产管理制度,它把全部生产任务和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个人身上,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又逐步形成了“三基”工作:即加强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加强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基础工作,加强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这种独具特色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为全国工业战线提供了学习的样板和标准。

岗位责任制建立以后,最重要的是能不能落地?余秋里推行了3项举措:一抓思想,增强职工的岗位责任心;二抓作风,提高职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三抓检查评比,表扬先进,鞭策落后,互相促进,不断落实。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执行情况不间断地进行检查评比,并列入评比先进和奖励的重要条件。首先是岗位工人、班组班班检查。班组每次交接班,都检查执行制度的情况,而且下一班要给上一班评分;二是基层小队(车间、工地)天天检查。基层干部每天“上岗”,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检查岗位责任制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帮助解决。三是上级部门(油矿大队)十日一检查。目的是能做到“四个一样”,就是:黑夜与白天一样;风雨天与好天一样;干部不在与干部在一样;不检查与检查一样。

余秋里还特别重视培养提拔年轻干部,会战开始后就提出:“要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没有年轻人,会战就上不去,打上去也不能持久。” 在选拔干部时,余秋里坚持两条:一是打破“唯资格论”,不搞论资排辈;二是坚持在实践中考验,通过实践看工作能力和贡献。而在干部培养上,平时注意考察,发现好的苗子,有意识地压担子,锻炼提高领导能力;坚持早动手,多训练,及早把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安排到领导岗位上来;对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给他们创造条件,到基层代职1年或直接到基层任职;对一直在基层工作的干部,根据需要从基层调到机关,扩大接触面,以利于增长见识,提高领导能力,条件成熟、工作需要时就提拔使用。

余秋里甚至对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划出杠杠,总指挥部第一线的人要在40岁以下,到了下面油矿,就是30岁左右,采油队的干部,越年轻越好。这个目标,经过几年努力就达到了。到1963年底,大庆油田领导班子中,除党政主要领导的年龄超过40岁外,一线领导的年龄都在40岁以下。1964年,大庆石油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在领导工作中,就由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挑大梁、唱主角了。

余秋雨领导会战的大庆油田,多年来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22亿多吨,占全国同期陆上总产量的40%,向国家上缴各种税费两万多亿元;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庆油田的成绩和贡献,已经镌刻在中国发展历史的丰碑上。

时光匆匆,转眼间50多年过去了。但余秋里领导的那场石油大会战中,他所创立的政治领导、思想作风、管理体系、制度规范等,一直深刻地影响和推动着大庆油田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建设。他高超的领导艺术、政治思想、革命干劲和科学管理的紧密结合、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的胆略和气魄,始终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大庆石油人,为发展我国石油工业披肝沥胆、勇往直前。

世人皆知余将军,谁忆当年石油魂?

部分参考资料:

[1] 余秋里回忆录,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END —

石油人的必备公众号,扫码或长按识别:

发表评论